前状态的了解与感知,进而可以使指挥决策和操作人员能够获取并维持在激烈太空博弈中的空间优势。从广义上讲,暂时飞过太空的弹道导弹、高低轨工作的卫星、废弃卫星和空间碎片、近地空间的各类行星等都是空间态势感知的对象。美国作为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领头羊,目前已经具备对进入空间内的多种空间活动的态势感知能力,其低轨目标分辨率可达5厘米,静止轨道目标分辨率可达50厘米,能跟踪所有在轨卫星和直径数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共计万个,对所有在轨工作空间飞行器可谓了如指掌。当然,要想织起这么一个“心思缜密”的太空态势感知网,可不是一日之功。美国现有的空间监视作战体系是冷战时期的遗留产物,主要用于满足国家战略层面的信息需求。基于空间态势感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美军在空间态势感知建设上逐步形成了以国防部和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为领导,美国军方与情报界为主要建设力量,其他民事、商业、国外机构为补充的军民融合式建设格局。尤其是通过美国空军主管的空间监视网,与导弹防御局、情报部门用于空间监视的多种探测器有机整合,以及美国国务院、美国能源部等部门的积极参与,将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美军的空间态势感知系统主要由地基和天基探测设备组成,重点完善了由陆、海、空、天各类传感器组成的服务于空间态势感知的全方位体系。当前,美军编织网罗太空的态势感知网,主要通过对原有陆基感知设备的延寿升级、研发新型空间感知设备和“联合空间作战中心任务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美国空军精心构筑的“太空篱笆”项目的主角是新型陆基相控阵雷达系统,将主要用于取代日益老化的空间监视系统,通过提升工作频率来扩大探测覆盖范围,以实现对更小轨道目标的追踪与感知。为有效应对空间感知的海量数据处理,美军研发的“联合空间作战中心任务系统”能实现各类传感数据的有效整合,同时还能为空间态势感知和空间作战部队的指挥控制提供数据可视化的实时态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