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海绵城市论文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762KB

文档介绍
区的雨水利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2006年6月,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标准对卫生洁具的用水量、冲厕、浇洒道路的水量水质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同时,标准对于节能环保,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作出了规定,为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做了铺垫。2007年4月,建设部发布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规范。规范重点对雨水的水量、水质,雨水系统的选型、收集利用方式及土壤入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为从事给排水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Р“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至2015年,城乡饮用水安全及水质保护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强调了低碳、环保的理念,重视雨水的管理控制及技术措施。十八大中,强调将生态文明列入首位,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建设共同作用,促进国家的发展。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指出,太多的水泥地占用了可以保持水土的林地、草地、池塘及湖泊,破坏了正常的水文循环,致使暴雨来袭时,雨水只能从管道排出,无法收集利用、补充地下水。若想解决城市缺水问题,顺应水文循环的自然规律,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将雨水“留”下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建设能够自然存蓄、净化的“海绵城市”。Р2013年,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在2014年底,制定详尽的城市排水防涝的设计规划,将治理城市内涝列入政绩考核,争取用10年的时间形成完善的雨水排涝体系。2014年5月,中国气象局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建立雨水监测站点,收集并分析雨水的暴雨强度数据;协助当地气象部门确定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降雨类型并研制、开发相应的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软件;确保雨水监测站点的周边环境不受干扰,以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