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扩大服务覆盖、强化信贷公开透明,更好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作用。由于“三农”本身存在较高的风险性,而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主要宗旨,加之农信社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髙居不下,2013 年,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 3.9%,高于大型商业银行 2.9 个百分点,整体信贷管理水平较为粗放、风险防控能力较差。因此必须根据已经暴露的风险,分析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的具体措施。Р莱芜市农村信用联社成立于 2005 年 7 月,为山东省第一家市级统一法人联社, 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城乡经济、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莱芜市农村信用联社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风险,据统计,截止 2013 年末莱芜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总计金额为Р12.8 亿元,其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金额 1.6 亿元,占比为 18%,个人类不良贷款余额Р3.14 亿元,占比为 11.8%,小额信贷流程、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上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风险防范形势严峻,亟需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莱芜市农村信用社可以说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型,本文以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莱芜市实际,通过对莱芜市农村信用社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建议及措施,可以促进莱芜市农村信用联社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可以作为其他农村信用社改进信贷管理方式的参考。Р1.2 相关文献综述Р1.2.1 国外文献综述Р小额信贷最初由著名经济学家 Baptista 发起,即孟加拉国的 GB 模式[1],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