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西南大学1806课程考试0603景观生态学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外,历史时期自然和人为干扰的特点,如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及干扰地点等,也是分析的重要内容。   (2)总体布局。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Forman教授提出了一个具有高度不可替代性的景观总体布局模式。在该模式中,Forman教授指出,景观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考虑保护和建设的格局应该是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并且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栖息环境,这些斑块应有足够宽度和一定数目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而在开发区或建成区里建设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则可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一优先格局在生态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所有景观规划的一个基础格局。   (3)关键地段识别。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应对那些具有关键生态作用或生态价值的景观地段给予特别重视,如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生境类型或单元、生态网络的关键节点和间断点、对人为干扰很敏感而对景观稳定性又影响较大的单元,以及那些对于景观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段等。   (4)生态特性规划。依据当时景观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为基础,进一步明确景观生态优化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如维持重要物种数量的动态平衡、为需要多生境的物种提供栖息条件、防止外来物种的扩散,保护土地以免被过度利用或被建筑、交通建设所占用等。这是格局优化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这些目标或要求,调整现有景观利用的方式和格局,以决定景观未来的格局和功能。   (5)空间属性规划。将前文所述的生态和社会要求落实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之中,即通过景观格局空间配置的调整实现上述目标,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为此,需根据景观和区域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成果,以及基于此所得出的景观规划的生态学原则,针对前文所述的生态和社会目标,调整景观单元的空间属性。这些空间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斑块及其边缘属性,如斑块的大小。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