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国内水文化研究述评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47KB

文档介绍
Dehart Hurd)将“科学素养”理解为“人们理解科学并在社会实践中应用”。赫德用“科学素养”概括为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理解,他是第一个提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作为重要问题的人。” 1983,乔恩·米勒教授提出:“科学素养是对于科学技术具有读写的能力”[1]。Р1985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启动“2061 计划”。其中,该计划的第Р一个核心著作《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了解自然界;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2]。Р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能根据问题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作出决定的能力。Р高凌飚(1994)认为,科学素质是人们在认识、利用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3]。蔡志凌(2004)认为,科学素养是指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4]。韩跃红和李浙昆(2004)指出,科学素养指公民应用科学来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5]。赖小琴(2007)认为科学素养是与科学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思维习惯的修养。РPISA2015 将科学素养定义为:作为一个反思型的人,要具有解决与科学相关问题的能力,而且必须要有科学的意识。Р2.1.2 科学素养的构成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时期对科学素养的构成维度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我们经Р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分析,发现有如下的几种情况。美国的乔恩·米勒教授认为科学素养主要有这三方面的内容(1983):Р(1)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即科学本质)的理解;Р(2)对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Р(3)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米勒教授的观点对我国研究科学素养内涵构成的学者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Р2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