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孟子·公孙丑下》:“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于薜,餽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餽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薜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餽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列女传》:“孟子处齐有忧色,拥楹而叹。孟母见之曰:‘何也?’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正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孟母曰:‘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闲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无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故年少则从父母,出嫁则从夫;夫死则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子何忧乎?’”Р【考辨】宋君偃,又称宋王偃、宋康公。《宋世家》说:“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六国年表》列宋君偃元年为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又列“宋自立为王”于十一年后的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但据钱穆等人的考证,《史记》宋君偃的年代同梁惠王、秦惠文王一样,是把改元之年误作始立之年,故宋君偃称王之年当为《年表》所说的“宋君偃元年”,即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宋偃王称王为周显王四十一年非慎靓王三年辨》,《系年》第317页)。宋偃王行仁政的时间不可详考,大致和他称王有关,故列于本年。Р周显王42年宋君偃后元2年甲午(公元前327年)Р〇孟子至宋孟子来到宋国,积极帮助宋王推行仁政。他认为要想实行仁政,就必须在宋王周围安排大量的善士,只有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仁政才能实现。今《史记·宋世家》所记载的宋君偃与《孟子》所言大相径庭,《孟子》中的宋君偃是一个有行仁政愿望的仁义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