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38KB

文档介绍
。(3分)Р20、(2分)道理论据: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Р 事实论据: 1、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遭受宫刑。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2、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Р21、结合学习实际来谈,言之成理即可。(2分)Р(四)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第22~26题。(16分)Р22.①由儿子带回的多肉盆栽自然而然地引出“瓦松”,从现实中引入儿时童年的回忆;②开篇紧扣题目,揭示文章内容。③同时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3分)Р23.(1)“嬉皮笑脸”指嬉笑不严肃的样子;“狡辩”指把无理的事情说得很有理。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淘气可爱、天真无邪的特点,侧面表现了“我”对瓦松的喜爱,对瓦松味道的眷念,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2分)Р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季的瓦松比喻为“一排看家护院的哨兵”,将秋后瓦松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瓦松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分)Р24.结尾处引用诗句“不羡瓦松高”来反其意,突出强调瓦松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以及瓦松带给作者独特的感受;瓦松不仅美好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还给作者留下了温馨回忆,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3分)Р25.家乡没有了瓦房,瓦松便没有了生长的环境,很难再见到瓦松;童年时摘瓦松、吃瓦松和坐在高处的经历伴随着瓦房的消失而消失。以“消失的瓦松”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瓦松的喜爱,对乡村童年生活的美好怀念。(3分)Р26.围绕中心,表述清楚即可。(3分)Р三、作文(50分)Р27.略。可参考2017年随州语文中考说明作文评分标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