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2.给学校或学院的建议Р2.1高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把大学生和社会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它要求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育理念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即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莫过于仔细倾听客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出受客户欢迎的产品。Р2.2树立质量意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学环节。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产品质量好坏,生产阶段是关键。如果把大学毕业生看作一种产品,其质量同样决定于学校的培养和教育。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满意,就业状况很好,这样的产品就是优质产品,否则就是伪劣产品。因此,高等学校要树立质量意识。在当前,我国逐渐下放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一些大学有了自主招生的权利,这有利于学校培养出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当然这一做法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完善。高等院校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吸引一批优秀的教师。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Р2.3树立营销理念,重视“产品”营销。在“精英教育”时代,高等学校往往只重视教学,忽视了对学校的宣传。在“大众教育”时代,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对学校的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要树立营销意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对外宣传的层面,要按照市场规律组织营销,多方宣传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产品。高校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保持长期的联系,与这些单位进行技术、科研合作,把它们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人可以在这些单位就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