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过于求劳动力需求方处于支配地位,劳动力只能以W2的工资率获得雇佣。Р第三期:依据W2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供给量S3Р第四期:供给量小于均衡的就业量,供小于求决定了供给方处于支配地位,劳动力以W3的工资率获得雇佣。Р第五期:···以此方式循环,工资率的波动导致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达到均衡状态。Р(3)现实状况(3分):由于现实中劳动力的供给者对工资率存在某种预期,如果现实工资率大于均衡的工资率,他们的工资率会下调,所以不会贸然将本期的工资率作为依据来决策下期的劳动力供给。同样,现实工资率远低于均衡工资率,他们也不会以本期的工作率来决定下一期的劳动力供给,因此现实中很少出现发散型蛛网的现象。Р2.(1)分别计算15-25岁年龄段和25-35岁年龄段的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6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Р解:(1)15-25岁年龄段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人口/总人口Р =(8+6)/(22+21+28+28+32+33+30+29+37+37)=4.71% (3分)Р 25-35岁年龄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人口/总人口Р =(27+26)/(22+21+28+28+32+33+30+29+37+37)=17.85% (3分)Р(2)比较(1)中两个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情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7分) (2)15-25岁年龄段=(8+6)/(22+21) =31.11% Р 25-35岁年龄段=(27+26)/(27+26)=94.63% Р 经比较所得,25-35岁的劳动参与率明显大于15-25岁的劳动参与率;(3分)Р 可能原因:1.15-25岁年龄段中,有部分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这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2.30-55岁的劳动力群体就业率最稳定,而20-30岁因工作转换形成的摩擦性失业率最高,及其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