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大小РD)血压下降РE)支气管哮喘Р14. 骨折剧痛应选用( )РA)消炎痛РB)哌替啶РC)可待因РD)阿托品Р15.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是( )РA)可待因РB)吗啡РC)芬太尼РD)哌替啶Р16. 产妇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哌替啶用于分娩止痛是由于( )РA)用药后易产生成瘾性РB)会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РC)新生儿易蓄积РD)镇痛效果不佳Р17. 吗啡的药理作用有( )РA)镇静РB)镇咳РC)抑制呼吸РD)止吐РE)镇痛Р18. 哌替啶优于吗啡的作用是( )РA)镇痛作用比吗啡强РB)不易引起便秘РC)成瘾性比吗啡小РD)镇静作用弱РE)镇咳作用更强Р19. 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制是( )РA)阻断多巴胺受体РB)促进前列腺素合成Р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РD)中枢大脑皮层抑制Р20. 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РA)激活环加氧酶,增加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РB)抑制环加氧酶,减少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РC)抑制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РD)抑制环氧酶,增加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РE)激活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Р21.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不具备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РA)解热作用РB)镇痛作用РC)抗炎抗风湿作用РD)胃肠道反应Р22. 阿司匹林临床可用于( )РA)神经痛、关节痛等的治疗РB)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РC)痛风的治疗РD)感冒发热的治疗РE)血栓形成的预防Р23.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 )РA)凝血障碍РB)胃肠道反应РC)变态反应РD)水杨酸反应РE)瑞夷综合症Р24. 减少阿司匹林胃肠道反应的防治措施有( )РA)饭后服药РB)肠溶片РC)同服抗酸药РD)饭前服药РE)多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