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532KB

文档介绍
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乔、灌、草的合理搭配。(2 )宜充分利用乔木发达的根系稳固河岸,防止水流的冲刷和侵蚀,并为沿水道迁移的鸟类和野生动植物提供食物及为河水提供良好的遮蔽。(3 )宜通过草本植物增加地表粗糙度,增强对地表径流的渗透能力和减小径流流速,提高缓冲带的沉积能力。(4)宜兼顾旅游和观光价值,合理搭配景观树种。(5 )植物的种植密度或空间设计,应结合植物的不同生长要求、特性、种植方式及生态环境功能要求等综合研究确定,一般要求可参照如下: 1)灌木间隔空间宜为 100 ~ 200cm ; 2)小乔木间隔空间宜为 3~ 6m ; 3)大乔木间隔空间宜为 5~ 10m ; 4)草本植株间隔宜为 40~ 120cm 。 5 、生态多样性修复 5.1 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先锋物种的选择原则:适应性、本土性原则,净化能力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群落搭配:基于河道基底设计,选择对应植物种类、生活型,设计植物群落结构配置、节律匹配和景观结构,实现净化功能。采用生境和生物对策,因地制宜,设计以挺水植被为主、沉水植被为辅,结合少量漂浮植被的全系列生态系统修复模式。挺水植物选择河流所在区域常见植物,例如香蒲、芦苇。沉水植物选择不同季相的种类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挺水植物一般以 2-10 丛/m2 ,沉水植物以 30-100 株/m2 的密度种植。 5.2 水生动物的恢复水生动物的修复应当遵循从低等向高等的进化缩影修复原则去进行,避免系统不稳定性。当水体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和多样性恢复后,首先选择修复水生昆虫、螺类、贝类、杂食性虾类和小型杂食性蟹类;待群落稳定后,引入本地肉食性的凶猛鱼类。底栖动物选择河流所在区域常见动物,投放面积占河流岸带恢复区的水面 10% ,动物选择不同季相的种类,水生昆虫、螺类、贝类一般以 50~100 个/m2 , 杂食性虾类和小型杂食性蟹类以 5~30 个/m3 的密度投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