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72KB

文档介绍
是二人自幼气味相投」;随著年龄与见闻的增长,此一「亲密友爱」才逐渐转化为男女之爱,关键即第29回:宝玉「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可见其情感性质的与时变迁,具备了渐进的、学习的历程,与充分的了解认识甚至比较取舍,并非一般建立於感性直觉上的一见钟情。第52回宝玉正要迈步离去时,复回身致问:「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第63回细心打点「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又拿个靠背垫著些。」第45回来到潇湘馆,一见黛玉即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就此,脂砚斋明确地为「至情」重新定义:此皆好笑之极,无味扯淡之极,回思则皆沥血滴髓之至情至神也。岂别部偷寒送暖,私奔暗约,一味淫情浪态之小说可比哉。宝黛之情的根源或本质:一、前生——恩义的深化与延续(一)「三生石」——同性的知己情谊绛珠草植根所在之「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典出唐代袁郊《甘泽谣》中李源与和尚圆观死后化身之牧童重逢的故事,牧童口唱山歌云:「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所谓「情人」并非爱侣而是指有情义之友人(二)恩义、德惠的报偿基础在前世「木石前盟」的神话设定中,实以儒家范畴的「德惠」为两者之间的爱情提供了「恩义」的伦理前提。虽有佛教因果与道教罪谪观的背景,如话石主人所言:「化灰不是痴语,是道家玄机;还泪不是奇文,是佛门因果。」但经过曹雪芹的融会改造后,使得宝黛的俗世之情爱乃是神界之恩义的延续与完成,男女之爱遂建立在「报恩」与「德惠」的伦理基础上,神瑛侍者施予绛珠草的「甘露之惠」,造成了后者「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的偿债心理二、今世——日常生活的伦理情感?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第5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