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时期,统治者采纳各种手段加强君主专制,所以明朝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士人的思想限制,科举制成为加强君权的一种手段。 РРРРРРРРРРРРРР (3)评价: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旺盛的基础,唐朝的科举制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供应了充裕的人才储备。而明朝的“八股取士”不仅摧残了人才,而且它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说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失去了初创时的主动意义,走到了山穷水尽。2.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科举制保证了官员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为诞生低微者供应入仕的途径,扩大统治阶层,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民间形成长久的向学风气;肯定程度上体现公允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使科举走向僵化。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老师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有关状况: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实行一系列削藩措施,严峻威逼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抗拒,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其次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提问学生:1.你可以在历史上找出一个和“靖难之役”类似事务么?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学生主动回答,老师利用多媒体总结:1.汉初的“七国之乱”相像于“靖难之役”;2.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限制,接着执行削藩政策,特务机构:东厂。继而分析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巩固自身统治。最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明朝的君权加强了但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却逐步走向衰落了呢”?材料补充:“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РРРРРРРРРР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