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Р-3.4432"Р(0.0896)Р-2.753从Р(0.1672)РobservationsРR2=0.7132РR2=0.7416РFE与IV一FE的HausmanTestРp-value:0.000РР注:(1)系数下方括号里的值是标准差;(2)**表示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示在统计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Р可以看出,当用非农业人口比重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固定效应模型时,Hausman检验拒绝了IV-FE与FE的系数没有系统性差异的原假设。这表明,第二产业比重是内生的,应运用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偏误。因此,IV-FE估计的结果更为可靠和稳健。Р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县域单位的人口密度对人均收入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这与命题1是相吻合的。同样,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均GDP和县域经济的第二产业比重均对县域单位人均GDP有显著的正影响,证实了命题2和命题3的成立。具体而言,控制了其他变量,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均GDP每提高10%,县域经济的人均GDP则提高3.488%。Р五、结论和启示Р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1)人口密度通过影响市场的形成和规模,进而影响了河南省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2)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其所在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3)现阶段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第二产业的差距所致。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1)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应加速县域经济的城镇化进程,吸纳更多非农人口进入城镇生活;与此同时,还要加快体制创新,促进生产要素在市域和县域之间的流动;(2)壮大市域经济,逐步建设一批外向型的现代化城市,扩大城市经济辐射的空间范围,提高市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从而提高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3)现阶段,通过加速工业化而不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河南省各地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