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高压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安然无恙。就算这样的保护,仍然在有些空难中黑匣子遭到了损坏,所以国际航空机构又规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而且记录介质也从磁带式改进成为能承受更大冲击的静态存储记录仪,类似于计算机里的存储芯片。黑匣子还装备了水下信标( ULB )。如果你看过黑匣子的照片,一定可以观察到在盒体的一端有一个圆柱体的物体。实际上它就是信标。当接触到水,信标就会被激活而发出超声波脉冲。信标通常发送 37.5kHz 的脉冲信号,并能从深为 14000 英尺的水下传递声音。一旦信标开始工作,它会每秒发送一次信号并持续 30 天。在美国,当事故调查员们找到黑匣子后,它被立即送到 NTSB 的计算机实验室中。为了避免对记录媒介的任何损坏, 在运输过程中这种装置受到特殊的保护。在发生水下事故时, 记录仪会被保存在冷水中以防止烘干。“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保存记录仪的状态直到其被妥善的处理, 1953 年,世界上第一个飞行记录器由澳大利亚研究实验室的戴维·沃伦( David Warren )博士发明。黑匣子的名称由来,可追溯至 1954 年,在驾驶座机舱内装设声音纪录器的构想在该年首度提出, 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而声音纪录器则放在最坚固的黑色方盒中。美国民航局在 1957 年规定飞机必须装这些加强保护的飞行纪录器。8 年后, 航空局决定将这“黑匣子”漆成亮红色或橘色, 这样就会比较容易被找到。到了 1965 年, 几乎全世界的每一家航空公司都改用橘色的飞行纪录器, 但仍沿用“黑匣子”这个名称。除了漆成橘红色外, 有些黑匣子外壳会贴有反光条以更容易被寻获, 并写有“ FLIGHT RECORDER, DO NOT OPEN ”(飞行记录器,请勿打开)。我军不同类型的飞机黑匣子。图中球形的黑匣子安装在俄罗斯的安-26 飞机上。小的好像是歼 6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