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性不够高密切相关,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 Р就国内而言,我国各地区间碳交易价格差别较大,其中北京价格最高。以Р2020 年为例,北京碳排放均价在 80 元/吨以上,上海均价 40 元/吨,其余各地Р也都维持在 20-50 元/吨。在没有全国范围内统筹总量的前提下,各试点地方交易所内排放单位的配额都是由各自的地方政府进行分配。而配额总量、分配方РР式、企业参与意愿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各地碳交易价格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 Р(三)近年试点碳交易规模扩大,但地域分布不均 Р截止 2020 年 12 月,从 2011 年以来试点的全部 8 个省市碳市场累计成交量Р超过 4 亿吨,累计成交额 104 亿元,且成交主要集中在近几年,每年成交额Р10-20 亿的数量级。初步统计,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 20Р多个行业,共有 2837 家重点排放单位、1082 家非履约机构和 11169 个自然人参与试点碳市场,显示出一定的覆盖面和市场活跃度。 РР图 4 各试点碳远期成交量和成交额 Р数据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Р以上海为例,上海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占全市碳排放量的 70%左右,如 2019 年上海已将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纺织、航空、水运、商业宾馆等 27Р个工业和非工业行业的将近 300 家重点排放企业纳入碳排放管理范围。目前,工业行业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两万吨及以上(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重点排放企业,以及非工业行业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 1 万吨及以上的重点排放企业,已强制纳入碳排放管理进行交易。 Р从分布看,市场最活跃的是广东和湖北两省份。其中,广东碳排放交易量最大,至今累计成交 1.54 亿吨和 27.84 亿元,在全国占比 45.63%和 36.94%。其次是湖北,碳排放交易分别为 0.74 万吨和 16.86 亿元,占比全国 21.98%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