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66KB

文档介绍
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归根结底是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口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随着我国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发展,我们都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生活的家园会越来越美。参考文献谢高地.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视野.2013.5:25-28.苏星鸿.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三题——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研究Z二•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4):16-20.刘思华,正确认识和积极实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5).陈瑞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北方经济.2007,(4):4-5.余谋昌.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第四文明.绿叶.2006,(11):21-22.刘志林,戴亦新,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何燕,陈平.《生态文明建设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2011(14):23-25.高宜新.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绿色责任的辩证思考.生态经济.2010(2):65-74.李欣广.使命初探:21世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124.荣开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江汉论坛.2011(2):29-35.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