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宋亡隐居不仕,著《文献通考》以补杜佑《通典》之,二十余年而后成书。”其父马廷鸾,宋末任国史馆编修、实录院检讨,后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典制体通史,记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的典章制度史,全书共348卷,分24门:IB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来、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开叭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对比《通典》,增加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增加大量议论,包括古代与近人(宋人)的议论,夹录于各条之后,阐述自己观点于后;分类与《通典》区分。《文献通考•经籍志》76卷,著录5000余种书籍,古代目录学的重要作品。十通: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第九讲编年体史学的复兴背景:宋代史馆建立了从起居注、日历、时政记、实录等一系列编年体史学的编纂系统。司马光其人: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人,西晋皇族后裔,祖父司马炫,官至富平县令,父司马池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生于宗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时年68岁。仁宗时举进士,英宗时任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初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退居洛阳任判西京御史台,编修《资治通鉴》,哲宗时任宰相。著作还有《司马温国公文集》、《书仪》、《泱水记闻》、《稽古录》。《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共294卷,《目录》和《考异》各30卷。上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晋BC403),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代通史。《资治通鉴》编纂的目的:(1)?存史(2)?治世。希望人主从历史的往事中,看到历史治乱盛衰的道理,以为借鉴,治理国家。《资治通鉴》编纂的方法:(1)?集体分工(2)?主编负责《资治通鉴》的史料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