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因此,我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依据教材提供的题材并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与调整,目的不完全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假设策略的作用。例如教材中例题主要教学倍比关系的假设,而我通过举例,由简单到复杂的推进,让学生意识到假设的特点及如何假设。2、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假设策略的形成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课的开始的两题练习以及第三题的冲突,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两个未知量需要两个数量关系,为理解假设策略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在例题教学时,通过题意分析——自主探索——策略验证——回顾反思——对比概括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叙述、推想、验证、比较、概括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完整地经历了假设策略的形成过程。尤其在学生经历了假设的具体过程之后,让学生及时回顾与反思,着力思考“为什么要假设”“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假设前后数量关系有何变化”等问题,从而逐步建构假设的数学模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生经历了两种类型的假设之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初步明白:倍数关系替换的结果总量不变,数量变了。提升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依据“对比建模—-初感策略—-策略展示、验证——策略小结——策略回顾——策略运用——策略反思”的教学线索,采用了回顾与分析、变式与对比、感悟与体验等渠道,逐步使学生对假设策略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水平,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目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化,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学生对策略的运用越来越熟练,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形成“化归”的数学思想。存在的问题:对比建模的题目重复,不简洁。题型比较单调,增加的练习挺好,但由于时间把握不好,解题略匆忙。新课前未让学生预习,使得学生的思路未能拓展开来。上课比较拘谨,放不开,对于假设的最好的理解方式就是在原题上用语文中的修改符号把就假设的量替换掉,对于后进生这种方法比较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