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制和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严格控制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工程技术、生态补偿等综合措施,在水源补给区内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积极发展生态及有机农业。(六)加强土壤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科学分析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客观评价污水灌溉的适用性,污水灌溉的水质必须达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避免在土壤渗透性强、地下水位高、含水层露头区进行污水灌溉,杜绝污水漫灌和倒灌引起深层渗漏污染地下水。控制污水灌溉量,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避免滥用污水灌溉引起地下水污染。加强污水灌溉区的监测和管理,经常了解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动态,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管理体系。逐步开展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加强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评估污染土壤对地下水环境安全构成的风险,研究制定相应的污染土壤治理措施。(七)有计划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开展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借鉴先进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经验,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工业危险废物堆存、垃圾填埋、矿山开采、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包括勘探开发、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区域,筛选典型污染场地,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切断废弃钻井、矿井、取水井等地下水污染途径。报废的各类钻井、矿井、取水井由使用单位负责封井,及时开展废弃井回填工作,并保证封井质量,避免引起各层地下水串层污染,防止污染物通过各类废弃设施进入地下水。(八)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在国土、水利及环保等部门已有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基础上,充分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网络,整合并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布设点位,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建立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省控网),实现对人口密集和重点工业园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区、重要水源等地区的有效监测;强化水厂的地下水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