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析目前网络直播热潮的成因及所出现的问题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1KB

文档介绍
的提供各种新奇刺激的内容和形式,使得整个网络直播行业风气越发浮躁和低俗化。甚至一些主播为了走红而无视公序良俗,涉“黄”涉“暴”。2016年4月,文化部公布称,斗鱼、YY、熊猫TV等多家网络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含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等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被列入查处名单。并在4月18日起,新浪、百度、搜狐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正式实施主播实名认证。在这样的背景下,20多家经营网络直播业务的企业共同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然而至今仍然有人为吸引观众打着“擦边球”。而对这方面的监管远没有一个成文的规定。此外,在运营方面,目前网络直播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会员订阅服务的收入、在网页界面空白处或者播放过程中投放广告的收入、游戏直播的比赛竞猜和游戏引流收入以及秀场直播的虚拟道具增值服务收入等,单一且不稳定,加上对名主播的天价挖掘,导致网络直播行业整体是个“烧钱”经营的状况。而在直播过程中,也存在观众数据造假等问题。事实上网络直播变现能力差、成本投入高,而直播的内容愈发无聊化和同质化,待人们的热情退却以及网络直播平台的规范和整顿之后,必将会淘汰掉一批劣质的企业。因此,对于目前网络直播的热潮,我们必须保持冷静,不要盲目的跟风。而网络直播的乱象,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一方面,主播们需要提高自身素质,进行良性竞争,摆正价值观,转变用低俗取悦大众的观念;另一方面,直播受众也要理性对待,养成良好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在网络这样的公众场合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此外,平台方面不能做市场的“奴隶”,要做好把关工作,严格管控主播的网络准入门槛,落实网络实名制,并且对主播进行职业素养培训;最后,政府需要进一步制定完整可实施的规章制度,完善监管政策,对网络直播内容进行分级、分类别监管,对触犯法律底线的情况严加查处。只有各方面一起发力才能创造良好清朗的直播环境,更好发挥网络直播便利、互娱的效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