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五编——宋代文学(诗、词、散文、小品杂文)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54KB

文档介绍
初文学起因和性质。10)平话:元代讲史话本多标为“平话”,主要用日常口语讲故事、一般不加弹唱,多据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文白并用、穿插诗词,关目曲折生动、文词质朴、具提纲性。11)话本:宋元间说话人的底本,流传下来的分小说、讲史两类,因其散、韵并用且韵文多为通俗诗话又称“诗话”、“词话”,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12)讲史:宋人“说话四家”中较重要一家,篇幅较长、大多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尤其是细节多出于说话人虚构增饰,流传至今的有《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13)杂剧: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李德裕的文集、其中提到“杂剧丈夫二人”,以后有宋杂剧、南杂剧、元杂剧、永嘉杂剧等,现在一般指元杂剧。关汉卿:元杂剧最优秀代表作家,亲自参加演出并创作大量典范性剧作,不仅在一剧四折和一人主唱方面做了探索、而且在戏剧结构布置、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完善在了极大贡献)14)散曲:最先产于金代谣俗俚区曲并吸收宋词成就,分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只曲,套数又称套曲、是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结而成的组曲、一般有尾声、且一韵到底。15)元诗四家:元代诗坛延祐年间、诗坛上出现的虞集、扬载、范椁、揭傒斯四位诗人。16)中原音韵:作者周德清,主要研究当时的汉语音韵,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划时代意义;它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的作用,是古代曲学开山之作,集中反映作者北曲创作主张;从文字的音韵和造语要符合曲律声腔的角度,阐述北曲曲词一般写作要求和创作方法,对当时元杂剧有指导意义,对后世曲学理论和戏曲创作影响深远。17)元曲四大家:指元代四位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简称“关、马、郑、白”(此称最早见于《中原音韵》),其中“关、马、白”是前期元杂剧作家主要代表、活动中心在大都,而“郑”是后期最有成就作家之一、活动中心已南移至杭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