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提出改革学校教育内容,除旧革新的主张。他大力提倡“宗经”,主张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儒家的六经作为主要教材。同时,他积极推行了著名教育家胡環创立的“分斋教育”制度,在学校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经义则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一人可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厉以明数是也”【13】O范仲淹认为国家不但要培养一些经邦治国的人才,也应培养出一些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才,如医学、武学等。所以,他曾要求朝廷“委宣徽院选讲说医书三五人为医师;於武成王庙,讲说素问、难经等文字,召京城习医生徒听学,并教脉侯,及修合药饵W”在给仁宗的《上十事疏》中他提出了建立专门医学教育机构的主张,其意在于通过系统训练,培养精通医术的合格医师。此外,为了改变国家重文轻武,军事人才匮乏,在对外战争中无人挂帅的局面,他建议设立武学,招收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并使单一的军事教育朝着文武合一的教育方面转化。总之,范仲淹提倡办医学和武学,以培养封建政权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种讲究实效,结合实际,学为世用的教育思想对于纠正空疏浮靡的士学风气和形式主义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能够经世致用的治国之才。5、重视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宋代初期文人士子进入仕途出仕的主要途径是科举与思荫,但就其本身而论这两种制度都有弊端难以完全适应于社会的需求。一方面科举取士,它只能发掘人才,不能培养人才,而且考试只凭一日短长,不重视平时成绩,加以考试内容注重辞章,士子因循敬且,文章柔靡。另一方面恩荫做官,这是宋代提倡文治,笼络文人的办法,然而推行日久,就不免造成冗员,而且促使官吏子弟不务进取针对种种流弊,范仲淹向仁宗主张取士除重才识之外,更须注重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