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照应。在住区的交往中心安排共享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儿童和老年活动中心、住区公共活动场地、共享的果园、菜园、住区餐厅等设施。共享空间的设置上必须以安全为保证,人性化为根本和出发点。在道路、开敞空间、室内空间等各个空间及场所层面以整体人手,细部完善,方便人们各种交往活动的进行。本身场所和空间的设计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保证人们有兴趣进行各种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接触引发各种有益的交往,逐渐令人们形成社区感。结语:一个住区的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的为人们创造一个聚居的环境和空间,而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物质和精神的理想家园。因此从真正的人性化考虑就必须营造更好的交往空间,给人们创造愉悦的精神交流场所和条件。创立良好的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对话交流机制,真正实现居住和谐和整个社区和谐。参考文献:[1]夏健,吴放.居住环境中第一级交往空间设计的探讨[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9):34—35.[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18.[3]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76—179.[4]陈易.自然之韵——生态居住社区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99—104.[5]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72—291.[6]陈媛媛居住区人际交往空间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7]尹公城市绿地建设工程中国林业出版社1月[8]陈祺园林工程建设现场施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年2月[9]于正伦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5月[10][美]C.亚历山大S.伊希卡娃M.西尔佛斯坦M.雅各布逊Z.菲克斯达尔-金S.安吉尔/著王听度周序鸿/译建筑模式语言知识产权出版社2月[11]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5月[12][美]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