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价值标准瓦解的困扰和价值观念丧失的精神危机,因而转向内心世界寻求价值目标。这些是当时复兴的各种人本主义思潮的最直接的社会原因。人本化教育思想也就是依据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的传统,藉教育的力量来涵育人性,建立足以应付现代西方社会挑战所需要的价值观、人生观,企求教育能对功利化和机械化社会造成的人生价值的失落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当代人本化教育思想既与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有着密切的渊源联系,又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改革而产生的。人本化教育思想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一、人本化教育思想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促进“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首先是整体性。其次是创造性,个体具有“创造性地做任何事情的态度与倾向”,表现出享受变革乐趣的性格,以及灵活恰当地应付突变情境的能力。二、人本化教育思想是对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的发展。三、人本化教育思想强调构建相应的课程,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它批评早期巴比特和泰勒等人提出的“硬课程”模式,指责这种模式只注意解释、预测和控制外部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行为的主体意义。它提倡“软课程”模式,主张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包括情感发展、认知满足、个体价值等内部需要,以及在多元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学术、技能、人际交往、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外部需要,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四、人本化教育思想强调提供有利于人性内部潜能实现的自由心理气氛,让受教育者在自我促动中成其为自己。五、人本化教育思想既是一种在表现为多学派联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构的教育思潮,又是一种广泛的人本化教育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它表现为“情意教育”、“整合教育”、“自我科学”、“心理教育”和“价值教育”等。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口号就是“人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