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1六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17KB

文档介绍
写出优质的研学案,从而使教学达到良好效果。反复阅读教材,查看课标后,我拟出了研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这一目标与教师教学设计上的目标不同,它的表述简明,如:能说出社会生活中的几种规则及相互间的区别,“能说出”便于学生了解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拟定学习目标的过程,让我对本框内容有了更深认识。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以什么形式进行探究,用多长时间等。在设定这些内容时,老师应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给出恰当学习方式及时间。如:组内同学讨论整理并展示“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部分相对较难,需组内学生讨论、思维碰撞、形成观点,因此用时较长。教师从整体上分配课堂时间,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根据道法学科性质及本框法律特点,自主学习部分我设置了5个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问答熟悉教材内容。学生课下借助课本查阅资料,法律这框内容,学生相对难理解,以思考题引导阅读,让学生更有兴趣地自学,除了问题设置还应考虑其他元素,如适当的标准,有趣的图案等。合作探究是花时最多,最能体现研学案质量的部分。我觉得探究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值得探究,有必要探究,通过探究可进行情感教育等。《法律是什么》研学案中,我依据这些要求,设置了3个探究问题,探究1、认识规则,让学生熟悉规则类别,并举出身边的三类规则,然后再对这些规则进行分析。我觉得这个探究就比较好,有探究价值。探究2在1的基础上确定,学生通过探究1了解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探究2就来分析其特殊性。展示阶段,为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我给学生适当压力,督促快速作答,每一探究只收完成最快的三个组,学生都紧张着思考、讨论、作答。探究3在2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既了解了法律的特征,又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步步深入,学生学习起来也容易。问题设置上应有层次性和梯度,形式避免单一,可设置选择和问答,总觉得缺少什么,所设探究问题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方面培养较少。在以后教学中,我会认真考虑并改进这些。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