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来实现增收。要通过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务工劳动技能的培训,拓展农民非农就业渠道,提高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来实现增收。从2006年的情况看,全市农民非农就业年工资性收入已达700元,几乎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已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一个重点。(六)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培育,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促进主导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优质农产品基地的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群体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的发展,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逐步改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农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推进“866”建设工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推进。(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动力从建市以来,农村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得到逐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氛围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