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测定目的产品产量,掌握其生长规律与经济指标,便于对引种树种经济价值进行评估。6.3.1生长观测6.3.1.1苗木出圃前记录造林苗木的苗高、地径。6.3.1.2造林后调查成活率,翌年秋调查造林保存率,以后进行定期观测。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每年观测1?2次;生产性试验前半期每1?2年观测一次,后半期每3?5年观测一次;观测内容包括树高、直径、干形与病虫害情况。观测株数,初选树种阶段全部观测;区域性试验每一处理小区观测不少于10株,不足10株者全部观测,生产性试验应设立不少于五块的固定观测样地,每块不少于30株。生长调查表见附录F(参考件)。6.3.2产量测定用材林计算单位面积立木蓄积及出材量,薪炭林计算层积材积或生物量,经济林计算进入盛产期后连续4年产量或最终产品产量,并进行品质测定。7引种成功树种的标准以外来树种表现的适应性、效益和繁殖能力作为评定引种树种成功的主要指标。7.1适应性指标7.1.1适应引入地区的环境条件,在常规造林栽培技术条件下,不需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7.1.2无严重病虫害7.2效益指标7.2.1达到原定引种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较高或明显高于对照树种(品种)。7.2.2无不良生态后果7.3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能正常繁衍并保持原有优良性状。8建立技术档案8.1技术档案包括调查登记表格、原始记录、试验方案、图表、照片、分析整理的资料、技术管理文件以及引种试验总结等。8.2技术档案必须及时整理、归档、建立保管制度。有关表格见附录A至F(参考件)。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林木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林业部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广西自治区林业研究所,山东省林业厅种苗站,甘肃省沙生植物园等单位负责制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游应天、潘志刚、傅紫芰、阎洪、周景莉、王宏志、陈一山、王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