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分析 新人教版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40KB

文档介绍
换的方式,如用北宋的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少数民族的羊、马、骆驼等,同时中原的制瓷技术和印刷技术也传播到周边地区。(3)中原地区的民族交融不断深化,辽、宋、西夏、金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推动了民族的交融,加之少数民族大量南下移民,更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3.怎样从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个“发展”其实是表示出现了新的情况。不同于以往,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给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带来了新的气象,最明显的就是吸引了许多从未与中国文化有过接触的遥远国度的人民来到中国,这些人民有自己的习俗和宗教,再加上元朝统治者带有一定民族歧视的色彩,所以,当时的民族关系一方面是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大批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地区,而边疆各族人民又大批迁入中原和南方,同汉族人民杂居并和平相处;原先进入到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同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皆称“汉人”);另一方面,是各民族共存但不一定交融,如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中原地区契丹、女真和汉人融合后形成的新的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域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的分别和隔离;或者是交融与并存同在,如来华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中国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以大分散、小聚居为生活特点,与各民族友好相处,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局面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教学建议1.因本单元涉及较多各类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了解”“知道”“简述”“理解”“认识”的层次即可。2.本单元一共有8课,由于内容较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注意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3.在教学方法上,建议最好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解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小组合作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