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包括物理器件的、管理的、人为的原因等,举一反三,避免类似故障在同类设备上重现,同时将分析结果作为RCM的输入,根据根源制定更切实际的维修策略。③引入和建立了包干机制,明确责任人,设备的故障率和故障处理情况与责任人的绩效考核挂钩,使设备管理最终的责任主体由班组下移到班组的每名员工,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同时,通过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故障率、平均维修时间、万元资产维修成本等指标考察设备维修及故障处理效率。在现场故障抢修方面,此类设备故障后要求24小时内修复。⑵I类设备管理模式对常发的惯性故障定期统计、分析,综合运用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和RCA方法分析,明确问题、收集数据、查找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定期故障分析会的形式查找薄弱,聚焦突破,将分析结果制成OPL(单点课),实现经验分享,同时为维修决策收集数据、积累经验。管理上采取按区域或子系统包干到组,分片管理,共享维修资源。现场故障处理方面,此类设备故障后,要求24—48小时内修复。⑶O类设备管理模式此类设备因普遍采取事后维修,因此在故障管理方面可投入较少的精力。根据故障的频率,如果某一设备出现故障率激增则采取事前全部更换,降低单个故障处理的时间,保证设备的完好。此类设备要求故障后3天内修复,涉及到土建的5天内修复。 2结论本文在基于设备KIO分类下的南京地铁设备分级管理方式进行了阐述,虽然实践时间不长,但南京地铁已在设备分级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经过检验,南京地铁的设备分级管理模式提高了南京地铁的设备管理水平,相信经过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将更加成熟,必将推动南京地铁以及国内地铁行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莫布雷J.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李葆文,徐保强.规范化的设备维修管理——SO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