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概述珍藏版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9KB

文档介绍
原型批评由于关注于原型,所以能够跨越传统的文本阐释形式,更加得心应手的研究诸如文学传统、文学类型等问题。(2)由于原型具有共同性,所以通过研究原型,可以贯通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学作品,构建文学发展的宏观结构。六、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作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风靡欧美大陆的批评方法,神话原型批评在大陆的传播相对滞后,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的思想解放,才真正的被传输到中国。在该理论的传输过程中,叶舒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译介西方文艺理论的高潮期。当时在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均有学者对原型理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6年叶舒宪发表了长篇述评文章《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与实践》,首次较为系统的评述了这一批评派别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其应用中的不同倾向和分支,并试图结合中国文学批评的实际指出其特点与局限。1987年,他又出版了《神话—原型批评》译文集,按照基本理论和批评实践两部分编选了20篇论文,以原型理论的集大成者弗莱为中心,多层次地反映该派理论的来龙去脉。编者从《批评的剖析》一书中选译了集中阐发原型批评方法论的《作为神话的象征》和《原型批评:神话理论》,显示了西方文学脱胎于神话又借助于神话原型的置换与重构而发展更新的轨迹,也体现了弗莱史论统一的批评风范和透视深度。另外还翻译了弗莱以原型方法解析弥尔顿诗《黎西达斯》的论文《文学即整体关系》和晚年研究《圣经》的著作《伟大的代码》选段。这部文集遂成为原型批评中国化的催化剂,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效法和引用。另外,叶舒宪还有专著《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该书归纳出原型模式的中国变体,尝试重构中国上古神话宇宙观的时空体系,使这种具有人类学性质的方法是否可以用于中国文学的问题得到初步论证。 可以看出,叶舒宪不仅是这种理论的翻译者,提倡者,更是这种理论的提倡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