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灰黑色,软~可塑,湿~饱和。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有机质及植物根须,主要为稻田耕作土。2.2.3第四系冲积①第四系全新统(Q4al)上部为淤泥或淤泥质粘土、细砂等冲积淤积物,下部为卵砾石层,分布于捞刀河外河床与边滩。本次勘探钻孔未揭露。②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红褐色、黄褐色似网纹状粉质粘土,可~硬塑,层厚0.80~7.30m;下部为黄褐色含泥砂砾石,厚度0.50~5.50m,砾石含量40%~60%,磨圆度较好,稍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含泥量10%~20%;砂含量约20%,以中粗砂为主。分布于工程区两岸,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③第四系残积(Qel)残积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为主,局部可塑,稍湿,分布在砂砾石层底部以下,层厚0.50~1.30m,主要为泥质砂岩、粉砂质砂岩风化残积而成。2.2.3白垩系戴家坪组(K2d):红褐色、黄褐色、灰黄色泥质砂岩、粉砂质砂岩,为基底岩石,河床底局部可见出露。本次勘察钻孔揭露强风化及弱风化带。a:强风化砂岩:层厚2.40~5.30m。黄褐色、红褐色,岩芯呈碎块状、土状,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b:弱风化砂岩:钻孔控制层厚5.20~10.20m。暗褐红、黄褐色,中风化状态。岩芯呈柱状、短柱状,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一般发育,层状构造,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2.3地质构造及地震根据《长沙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湖南省地矿局1989年),工程区属东南地洼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处于长沙洼陷之西部边缘,长沙洼陷系永安复式向斜的次级构造,轴线呈40~50°方向,延伸长达60余公里,由地洼陷组成的红色盆地,岩层倾角较平缓。本区新构造运动迹象以北北东向、东西向为主,受华夏系及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洞庭凹陷”四周以缓慢上升为主,“凹陷”中心则表现为沉降,呈由南向北的掀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