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流程。(三)加强评估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健康教育反馈。目标八、加强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一)建立全员急救技能培训机制,确定必备急救技能项目,并有相关组织培训机构。(二)对过敏性休克、火灾、地震、溺水、中暑、电梯事故、气管异物、中毒等应急进行培训和演练,对相关人员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的培训。(三)医院建立院内抢救车及药品规范管理制度,在规定的地点部署并实施统一的管理。(四)定期对员工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进行考评,建立考评标准及反馈机制。(五)加强员工急救时自身防护意识及自身救护能力评估,保障员工安全。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一)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工作流程。(二)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三)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反馈机制,对重大不安全事件及时反馈。有根因分析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从系统上减少/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四)进行不良事件上报相关制度和流程的全员培训,确保员工明确上报范畴、上报途径和上报流程。(五)营造患者安全文化氛围,包括领导重视、组织承诺、管理参与、医务人员授权。目标十、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一)医疗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无疲劳的工作环境。(二)评估和制定组织内部合理的工作量。依据相关法律及医疗制度明确规定每天、每周最长工作时限,确保三方安全。(三)从系统、组织及个人层面充分认识疲劳的危害,提供预防疲劳的最佳实践指南。涉及体力劳动操作时,指导员工按体力操作安全指南工作。(四)进行组织内部风险评估,特别是开展重大、耗时、技术性强的医疗技术时,充分考虑医务人员体力和技术因素,制定安全可行的实施方案。(五)充分利用质控工具和现代技术优化流程,减轻工作人员工作负荷,确保诊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