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皮影的演出方法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皮影戏的演出方法,是用灯光把影人映射在影幕上,演员在幕内操纵影人,加上配音、乐器和灯光布景的配合,通过影人的形体动作(加上伴唱)来表现生活中的万般情景。由于影人和场景均为平面设计,没有层次,没有深度,花纹的间隙又都是雕镂透空的,因此影人和景物不能重叠。这些是皮影艺术先天带来的局限性。可是,影戏艺人根据其不利的特点,扬长避短,利用幕内操作的有利条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变不利为有利,可以随心所欲地表演任何人物、动物的生活故事,以精取胜,以细感人。所谓精和细,就是汲取生活中最精彩、最有感染力的东西,把它提炼加工,变成艺术形象,赋予没有知觉的影人以生命和灵魂,在影幕上载歌载舞,牵动观众的心弦,使之为之神往。这样,皮影戏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变成戏曲舞台不能比拟的优越特点。如飞禽走兽、大炮、坦克、汽车、船舶等等都能逼真地表现出来。也可以把滔滔海水、熊熊烈火以及云雨闪电等自然景物搬到影窗上去。影人可以千变万化,钻天入地,腾云驾雾,表演题材非常广泛。西北群众称皮影戏舞台为“两张方桌,九块楼板,木椽七长八短,五张芦席一卷,四条撇绳一挽,撇一镢头,你就甭管”。这是说皮影戏的舞台设置较为简单,用以上材料即可搭成。面积小,方便,小场院落即可演出。舞台正面,搭上用白布做的“亮子”(影幕),其他一切表演活动俱在台内挨“亮子”进行。观众坐在“亮子”前面,便可观看通过灯光照射的皮影表演。影幕照明早先是“棉条一卷,清油一点”的油灯,随着社会发展曾用过汽灯,现在用的是电灯。当然,在没有电灯的农村山区,依然用汽灯或油灯照明。过去在甘肃,称皮影艺人是“串窑洞的”、“戳皮猴子的”,或称作“一驴驮”,即言其行装之简陋。他们每到一个村镇,或在窑洞里、或在庭院里,支撑起“亮子”就可以演出。在一个地方可以连续演出十多天甚至一两个月,艺人们在村子里吃、住,演完了收些钱、粮作为演出费用,过去还有给几尺布作为演出费用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