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3亿换20亿—剖析电影《无极》的营销推广策略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26KB

文档介绍
造了超过2亿元的票房神话。但在《无极》的目标收益中,票房收入只是很小一部分,制片方最看好的是以网络游戏为主的衍生产品带来的收益。实际上,这也符合“国际惯例”。据了解,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后期市场衍生品的收入大概是2:8的比例。从目前的态势看,制片方所推出的与影片有关的邮票、书籍、玩具、面具、金手指等衍生已经在全国各地上市,市场反响也还不错。 3.影视营销仍须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与火爆的票房相比,《无极》遭到了很多人诟病,主要集中于内容空洞,故弄玄虚,演员演技差等等,一言蔽之,“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其实,这是国产影片近几年来的一个通病。作为由张艺谋执导、同属商业片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也遭遇了同样的待遇。客观地讲,有人说《无极》《英雄》《十面埋伏》是十足的烂片,直至斥为“狗屎”,当然有失偏颇,但也充分说明它们还存在很多不足,与人们预期的相比还很大的差距。因此,注重影片本身的质量,追求作品本身的艺术,是中国电影走向商业化必须正视的问题。也就是说,影片最终作为一种工业商品必须进入市场,但任何一部影片,商业、市场元素只能隐含在产品的血液当中,都不能把市场与电影艺术本身一刀切开,这是电影运作的本质。 4.炒作要把握尺度。作为娱乐产品,适当炒作吸引大众的关注是必要的,但也应该把握尺度,不要物极必反。《无极》最初阶段的宣传是可圈可点的,但到后期就“走火入魔”了。比如制造了很多负面新闻,包括陈凯歌、陈红、谢霆锋、张柏芝等主创人员的种种绯闻、纠纷,虽然吸引了眼球,但对影片本身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导演陈凯歌对将《无极》改编成网络电影《一个馒头引出的血案》的胡戈,采取得理不饶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姿态,纯属传播败笔。因为大众通常有这样的心理,强势人物对弱势人物采取强硬手段,一般会认为强者在恃强凌弱,通常也会同情弱者,更何况大家本来对《无极》就有些失望,自然又因此少了几分好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