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想起亦工亦农的日子精编版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们男的住在餐厅里,后来搬到了厂区的防震棚。几十人床连着床,同居共眠,并一起排号买饭打水,很是融洽而热闹。一年后,我们又进了厂(东)宿舍家属区,四人一间。每天上下班,构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即大家听到厂里高音喇叭响起时,就不约而同提着温瓶,拿着饭具,鱼贯状地穿过与县药材公司相邻的狭窄巷道(约长200米)。星期日,结伴登苍山、游果园和逛大街商店、看露天电影等,使彼此结下了“不了”的工友情。还有使人记忆犹新的那专心致志学技术、你追我赶求进步、无话不说诉衷肠的氛围,那晚上排练《满怀深情望北京》《过雪山草地》大合唱的歌声;更有那与工友张义华当年报到在厂传达室登记时,两人一见如故的情景,以及那班后两人爬在床上,一起复习功课迎高考的时光。也正是此次复习,为我后来的改行打下了基础。因而,每当话这“巴山夜雨时”,总是回味无穷。若问我们困惑不解的是什么,那就是安在老家的户口。尽管大家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但由于户口所致,农民身份却无法改变,则总有自惭形秽、低人一等的“空虚”之感。本是谈婚论嫁的年龄,却高不成、低不就,只能一拖再拖。既定的3—5年轮换期,总使人忐忑不安,纠结无措;开机床、搞维修的一般走不了,即便回家也能凭着技术吃饭;而我因做车间统计工作没学技术,何去何从,则是惶惶不可终日。还有“以粮换票”的事,更是闹心。我家在沭河岸边的王贺村,一年只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有一次,我带上玉米,费了好大的劲才到了岌山粮管所,结果办事的人却非要一定比例的小麦、大豆和地瓜干不可,且不容解释。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只好去找了时任所长的亲戚才把事办了。回厂时,走到半路天也就黑了,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走出家门天地宽。五年亦工亦农的经历,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也使我积淀了许多人生的财富。如今亦工亦农已成了历史,县农机厂也已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山东常林集团。然而,那当亦工亦农的日子,却依稀如梦,永在我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