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启示)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2KB

文档介绍
、强调以创新和能力为核心的“偷懒”教育魏书生在教学中充满教育智慧即所谓的“偷懒”教育。教师在课堂中“偷懒”,但懒而不惰。我想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魂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的心灵对话的魅力。能做到这样的"偷懒”,恰是教育者所追求的。因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发现美、思考美、完善美、创造美。教师应根据课堂情景和学生的突发思维去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良性的思考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境界。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更不能用语言,动作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而这恰恰是现在教学中常见的弊病。为了使学生的回答,在自己设定的范围内,教师不敢、不愿、不能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必然僵化,也必然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魏书生的教学中,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他总把问题交给学生,甚至问题都由学生提,然后由学生来解决。不断地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因而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敢问、善问,往往学生的回答让老师受益非浅。因而,我们可以说,这种“懒”是平时扎实的“勤”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魏书生也认为应该做一个“懒”老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找方法。合几十个学生的力量往往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的记忆规律和科学的辨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至于具体的方法,对不起,学生自己想。我想这就是魏书生可以几个月不在,而学生也能学好的主要原因。他教给了学生是“捕鱼之技”,而不是“鱼”。这就是对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的纠正,是教学方法的回归。看似“懒实则不“惰”。正所谓,有思想、有文化、有感情、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创造。为师者,孜孜以求的不正是这种境界吗?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