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慈缘(佛教)公益发言稿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10KB

文档介绍
、盲人院、医院探访,开展慰问病人、济贫等活动。 大陆的佛教慈善机构,从九十年代末期,随着经济发展,在福建、湖南、河北等省,先后成立佛教慈善基金会,其他寺院亦仿效,陆续成立如是机构。海内外众多的佛教团体,在法师的带领下,集众人的力量,都在社会慈善方面努力,做出贡献,恕不一一介绍。 二、佛教教义与慈善公益 佛教是以大乘思想为中心,大乘菩萨行以修“六度”为主,成佛先度众生是最高目标。“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六个方面。第一度就是布施,是由凡夫入圣位,到达涅槃彼岸的必行之路。布施有三层意义:一是法施,即是佛法的传播;二是财施,即以财物济贫供需等福利事业;三是无畏施,即给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安慰和鼓励。 佛教还有一种思想,就是福田观念,种福田是为了圆成福德,大致分为敬田与悲田。敬田即护持佛教,尊重人伦师道,对三宝父母师长的供养等;悲田是对病者、贫穷以及孤寡老残,伸出援手,乃至对动物的爱护或收养,种种利益他人的公共福利事业。 另外,佛教还有报恩的理念,即是说我的生存,有赖一切与我有关的有情、无情所给予的恩德。具体来说要报四恩:即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是带有宗教性、家庭性、环境性及社会性的一种观念。 三、智慧布施贫富均沾 六度最后一环是“智慧”,在实行前五度时,每一度都不可缺少智慧。何以故?如布施时没有智慧,容易“好心做坏事”!再说现今社会,人心难测。“智慧”是什么?严格来说,要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简单来讲,就是要明白因果。 用佛法来净化人心。 贫穷者可以简单归纳为两大类:一者,物质贫穷;二者,精神贫穷。对物质贫穷的人,可以通过金钱和物质,去减轻或解决他们身体上的痛苦;但精神贫穷的人,其痛苦用金钱和物质是不能解决的。智慧的布施要对口,把财物落实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四、佛教慈善与未来展望 1.专业化 2.传播佛教公益的理念。 3.人人参与 4.布施的广化含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