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自己爸爸、妈妈每分钟的心跳次数。b、收集有关心跳和脉搏的知识。教学反思:“人的内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自然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探索呢?我认为本片断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让问题具有导向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开始的,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体会教学情境,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形成学习的需求,以此作为学习的起点。片断从“我们都知道心脏是在不停地跳动,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人体的心脏是在不停地跳动的?”这一问题出发,学生说出在胸口听或医生用听诊器听胸口、摸颈部、摸手腕……,学生想到“颈部、手腕处怎么会有心跳呢?”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不由自主地被激发了。二、让方法具有科学性。学生要研究“心跳”这一普普通通的现象来研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脉搏的方法;其次要让学生来尝试测量脉搏(关键要找准位置);再次要让学生在实验报告中作好如实的记录,并作好数字统计。三、让研究具有丰富性。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本片断中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研究方法、自己进行研究,教师只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统计数据,演化成直观的统计图,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在这些多样性活动中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去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四、让评价具有多元性。在片断设计中,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学习活动出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评价中仍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并评价始终伴随于整个探究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