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大同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25 |  大小:97KB

文档介绍
除南郊、左云、灵丘外,其它县区一产所占比重普遍较高,这也是我市县域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产业内部来看,第一产业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起点不高,往往只在调整面积上做文章,没有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还很大,常规农业耕作模式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零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从业人员多,产值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在第二产业中,剔除矿产资源的因素,县域工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工业经济强的县区主要依赖资源开采和初加工,基本都是资源型经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抵御风险的能力弱。而且各县区重复建设与产业趋同化严重,“小而全”现象普遍,没有融入全市的经济圈,专业协作意识淡薄,产业一体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主要局限于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行业,保险、金融、信息、旅游、现代物流等发展滞后。除城区、矿区外,9个涉农县区中,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县区经济都不发达。11个县区中,除南郊、左云、城区外,其余8个县区的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呈反比,第三产业比重高的县,人均GDP水平反而较低。按照经济学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经济越发达,然而我市却出现了与产业结构发展理论相反的结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县区资源较为贫乏,一、二基础产业缺少支撑。矿区由于区域的特殊性,“有天没地”,缺乏引进大项目的基本条件,二产落后,形成了三产虚高的现状。其它县由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及对教育、卫生、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形成了第三产业比一、二产业增长快的现象,实际上,并不是第三产业发达,而是第二产业太弱。(三)工业规模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2010年,11个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89家,9个涉农县区159家,占全市总数的74%。虽然单位个数比重大,但主要经济指标所占份额小。2010年,县域规模以上企业共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4亿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