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J].民间文化论坛,2009(02).[2]孔令友.挖掘历史文化瑰宝繁荣秦淮文化产业[J].中国博物馆,2008(03).[3]贺学君.关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02).[4]李娜.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市场观察,2004(06).[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28-109.[6]李友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90-139.[7]黄震方.从秦淮灯会看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民族,2008(09).[8]谭启术.政府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学习月刊,2007(13).[9]李荣启.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J].广西民族研究,2006(02).[10]汤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法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2).[11]陈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贵州民族研究,2007(02).[12]时吉光.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报,2006(01).[13]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5(02).[14]HarrietDeacon.IntangibleHeritageinConservationManagementPlann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HeritageStudies,2004(05).[15]AdobeAcrobat.TangibleandIntangibleHeritage:fromdifferencetoconvergenceoftheIntangibleCultureheritage[J].MuseumInternational,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