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典型事件,通过故事和情节展现真实个体的经历,生动反映社会背景,折射出深层次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变迁脉络。为此,要善于从会议文件、发言、交谈、活动中,发现、挖掘出受众关心的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或线索,不编材料,不听空说,去找实事。要多采用那些鲜活且富有个性的语言,那些从群众口语中采撷来的有生命的词汇,那些表现时代和事物特征的新鲜语言,那些让人读起来流畅上口、听起来形象、生动感人的话语。要善于把握时代脉动,了解群众需求,洞察审美时尚,分析观赏心理,研究文化市场,捕捉社会热点,努力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让我们的报纸充满正气、朝气、锐气、灵气、大气,使群众感觉到我们的媒体可读、可信、可亲。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歧视性语言与句式,如“三轮车车夫”、“傻得跟农民一样”;使用嘲讽性的叙述方式;要始终保持真诚的报道态度。新闻报道作为及时准确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环境中,愈来愈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当好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要成为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者,毫不动摇地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评判新闻宣传报道成功与否的价值标准。面对新闻事件,更多地用心灵去写作,用人性去报道,并由此去观察社会,反映现实,揭示本质,才能增强宣传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倡导社会先进文化,大到国家和谐发展,小到一家一户孩子的入托、上学问题,人文精神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的守望者,新闻工作者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媒体肩负起历史社会的责任。和记者、编辑以及媒体在新闻竞争中的成就感比起来,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这也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