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91KB

文档介绍
,将国家命运系于一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六、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1、中国古代选拔官吏曾经依照过哪些标准?出身贵贱: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此后一直到战国时期,出身都是选官的重要标准。东汉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军功大小:战国秦商鞅变法时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皇帝喜好:秦朝时期,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声望大小:西汉实行乡举里选,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品级高低:魏晋以来把人才分为9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主要依据。中正是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为九品中正制。考试:隋朝至清,科举制。2、说说科举制的来龙去脉?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文帝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宋太宗在位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重新编撰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以资鼓励。明朝:八股取士。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清朝:沿用八股取士制度。1898年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但未实施。1905年取消科举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