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难点、逻辑结构等。2、研究、讨论课型特点、实施策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练习设计、课件设计、教案设计、课后作业等,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教案。3、根据课堂反馈,进行“一课一思”,对课堂教学教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二、“一课一研”的办法和基本程序1、自备阶段。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布置任务。明确教研内容,确定主备人选以及具体要求,即明确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点,区分重难点,联系考点,重视练习、检测的反馈,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教研组全体教师要根据学校“校级模式+特色”的高效课堂的要求提前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写出详案,从学习目标到教学流程,再到练习反馈和板书都要求认真准备。自备教案统一要求用蓝笔或黑笔书写,对教案的研改统一要求用红笔体现。2、研备阶段。“一课一研”的主讲人提前将电子教案打印出来或将纸质详案复印好,提前半天发至组内每位教师手中(其他教师要提前预览。思考)。主备人对所授内容的教学整体框架,教学实施过程等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练习检测的有效性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其他参与研讨的教师展开补充、讨论、完善备课内容。有经验的教师对授课的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多指导,多建议。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提问(每次提出1-2个教学问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的良好的教研氛围。3、在全面讨论的基础上形成集体教学通案、课件设计和练习设计方案,体现集体智慧和结晶。研改后的电子教案留存至个人的备课夹内,研改后的纸质教案留存在各自的教案本上。4、教师在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并将反思内容体现在备课教案上。5、下一次“一课一研”上,首先进行“一课一思”,集体反思上一节课的得失,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对上节课的教学设计等进行修改,同时给下一轮次的教研活动提供借鉴。6、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等相关资料,形成校本资源库,供下一轮次教学使用,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