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合使用触目惊心的标题,所以和警世预言相比,很难引起人们同等的注意。”其次,将事实简化的冲动使人们盯住新媒体环境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窥一木则见森林。乐观者强调人们乐于分享的倾向,社交媒体增长的数量和影响,或者推荐机制中存在的“群众的智慧”。悲观者则指出人们的选择性接触,过滤技术,或者媒体在定位群体和个人方面日益增长的能力。然而,如果你没有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就容易忽略不同影响的相互抵消。最后,许多作者采用理论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理论要么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要么推测期望中的人们会怎样做。每种理论都能形成令人满意的、前后一致的观点,却不一定都能告诉我们人们究竟是怎样做的。故事虽然有益,却不能形成完整概括。大多数作品中缺乏受众行为方面的精确经验数据,这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本书力图弥补这些缺陷,将影响受众的所有因素融合到一个完整的体系——注意力市场中。本书认为,即便数字媒体在某些重要方面赋予人们力量,个体仍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媒介体系向我们“推送”内容,我们却常常毫不知情。与许多选择理论(预设的情境)不同,这些“被选择”的偏好,假如没有媒体的推送,或许根本不会存在。数据日益导演了这个过程。以数据驱动的体系,包括推荐和受众视听率,都是用户和媒体用来了解市场的工具。但是这些工具从来都不是中立的。它们带有偏见,偏爱某些特定的结果,将公众注意力导向不同的方向。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力量共同创造了一个分散又集中的环境。虽然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媒介口味,但在人口整体中却存在惊人的视听一致性。受众从来不是自我隔绝或是生活在平行世界里,而是在媒介选择中流动。这些相互重合的模式,创造了一个公共领域,集中却又比传统环境更具流动性。*样书以及其他资料请联系:周莹(@周粥粥):电话:010-62511612,15901535585QQ、微信:383902102邮箱:fly_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