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知识点归纳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6KB

文档介绍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 人和 ,从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3、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答:施行仁政   5、“得道者”的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使用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8、"多助"与"寡助"的结果: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不同作者相比照的目的:①、说明君子战必胜的原因。②、强调人和、仁政。 10、拓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人和的实质——仁政。与《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义相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