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河蟹后期对阳光的需求,插秧行距巾30cm改插20cm-40cm-20cm,这样可以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利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水层管理:稻田水深保持在15〜20cm,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高温季节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每2〜3d换1次,每次换水15cm左右。防逃措施:为防止河蟹从稻田外逃,应在稻田四周用竹竿、塑料布修筑50cm高度防逃布,并加派人员对其进行高频检查,主要查看防逃布、排水口挂网有无损坏,田埂有无漏水。蟹苗前期管理:待插秧完毕后6月1日将蟹苗投放到稻田,投放?盗课?660只/667m2。蟹苗喂食及养殖:前期蟹苗统一饲养,主要喂食熟玉米,中期放入水田养殖,水稻收获前在育肥池进行养殖,主要喂食小负及黄豆,养殖技术采用适时放养、科学投饵、测水调控,使河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虫长。円常管理:养殖期除了蟹苗的基本养殖外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夏天和秋季收获前夕,是蟹苗逃逸最多时期,所以应坚持每天早、中、晚巡田补漏。收获:9月中句收蟹时在排水渠下地笼,撤水时河蟹进入地笼网兜中直接收获;另外因河蟹有边缘爬行习性,在稻田边缘周围挖20个以直径为50cm,高度60cm的深坑,并将相同规格大小的水桶放入深坑中,水桶内层放置专装河蟹的网袋,部分河蟹会沿边缘爬行至此掉进水桶中后直接收获。4效益分析5结论蟹稻共生项目每667m2效益可达594元,较常规水稻每667m2增收197.2元。另外,该项目还促进Y“三减”生态农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可考虑扩大示范面积。6存在问题河蟹需多次蜕壳,蜕壳后老鼠、野鸭、鸟类、青蛙等天敌能将其吃掉,河蟹损失较大;河蟹对农药十分敏感,水稻病虫草害不能进行化学药剂防治,人工防治成本较高;巾于养殖时间短,河蟹体型较小,脱壳次数少,商品价值低;蟹稻米销售体系不成熟,优质优价不明显;因为蟹稻共养模式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如暂养池、育肥池等,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蟹稻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