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台账记录齐全,风险告知和措施落实到位。1.2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得到辨识,控制措施有效可行。1.2.1 依据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开展重大危险源识别。1.2.2 每年组织一次重大危险源辨识,对识别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组织或配合上级向政府主管部门上报备案。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1.2.3识别的重大危险源有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日常检查、检修、检测、运行情况监控及应急等,风险及应急措施在内外部得到充分沟通。1.2.4重大危险源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置重大危险源告知牌,内容涵盖重大危险源警示标识、危险性、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存储量、具体位置等。1.2.5建立《危险化学品台账》,在使用及储存场所有配置了化学材料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并进行风险提示。1.3 隐患管理隐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报告并整改。1.3.1按照相关制度进行隐患排查辨识、评价,形成隐患台账动态更新;结果得到及时有效沟通。组织对排查的隐患进行评估分级,根据隐患不同级别和类别,及时上报。1.3.2日常巡检、各级检查发现的隐患及时纳入隐患管理。对不符合项按期整改,隐患整改彻底,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制定可靠的监控措施,定期对监控措施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上报。1.3.3识别的隐患及时得到报告、登记,有适宜的控制措施,按照上级的部署落实隐患整治,对暂时无法消除的隐患,制定临时控制方案,采取加密巡检监控、设备设施停运、工艺流程或运行参数调整等措施,将风险降低至可承受范围。重大隐患进行有效公示告知。1.3.4按计划完成隐患治理项目,及时对已完成的隐患项目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1.4 员工参与员工参与岗位风险识别,并清楚本岗位风险和控制措施。1.4.1 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与涉及本专业、本岗位的风险识别,留存记录。1.4.2识别的风险得到充分的沟通,员工清楚本岗位风险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