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也有许多经验表明,如果给老人加上许多不良的标签将会对老人产生巨大的危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社会重建理论由库柏斯和本斯东(KuypusAndBengston)于(1973)年提出,他们认为老人的环境及其自我概念之间的消极互动,形成了社会上许多老人问题,因此必须打破这种不良标签的恶性循环。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来直观地加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可以用图以表示。这个理论十分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更加地开展老年人社会工作。它告诉我们,社会环境会直接关联到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而社会上人际关系的互动也会对老年人的自我形象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老年社会工作者可以凭借着改善环境以便利老人个人性格的表达,使得有自贬或自卑倾向的老年人得以独立地作出决定,从而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等平衡也能在一个积极的互动环境中得到改善。在这个重建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从上述三个不同阶段上的介入而协助老年人去适应社会互动中所带来的困惑。参考文献:1.沙依仁:《高龄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1986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庞树奇、范明林:《普通社会学理论》,200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