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肉牛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2018版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Р8、养殖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尿污进入沼气池沼化处理利用,防止粪尿污染环境。Р Р(六)无害化处理制度Р1、当养殖场的肉牛发生疫病死亡时,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Р2、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肉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要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肉牛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Р4、当养殖场的肉牛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交易,不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Р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肉牛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Р6、无害化处理完后,对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传播。Р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Р Р(七)畜禽标识Р1、新出生肉牛,在出生后6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Р2、肉牛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肉牛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Р3、肉牛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Р4、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Р5、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Р Р(八)养殖档案Р(一)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Р1、肉牛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Р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Р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Р4、肉牛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Р5、肉牛养殖代码;Р(二)养殖场应当依法向市畜牧食品局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作为养殖档案编号。Р(三)肉牛调运时,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随同调运。Р(四)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 20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